校友专访
百年精彩:清华学长李诗颖的故事
- 点击数:2572
百岁学长李诗颖,是清华1936级校友、麻省理工大学教授、美国工程院院士,也是创业者、企业家。李学长还创立了波士顿清华校友会,为校友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。林巍在清华大学第20次校友工作会议上讲了李学长的故事,大家一起来看看。
北美清华校友会联合会欢迎各类题材的校友原创。愿意投稿的校友欢迎在网站“Contact Us”给我们发送消息,谢谢!
林巍在清华大学第20次校友工作会议上发言(2018年9月22日 南京)
大家好!我下面跟大家简要地分享一个故事,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精神食粮。
照片上的这位长者叫李诗颖,李先生是清华大学土木系1936年入学的学长,他也是麻省理工大学教授、美国工程院院士、创业者、企业家,他还是波士顿清华校友会第一任会长。这张照片是今年5月我们去看望李先生时拍摄的,那天他100岁零19天。我们去拜访的时候,李先生精神矍铄,声音洪亮,思维清晰,记忆惊人。他刚刚完成了每天的步行锻练指标,拿着手机骄傲地告诉我们今天走了3000步,超额完成任务。这次晚辈对长辈的拜访,远远超过了看望长者的礼节和仪式,更像是一次我们去汲取精神力量的朝圣之旅。离开的时候,我们怀着崇拜的心情预计李先生至少会活过110岁。但是在7月10日,我们得到一个意外的不幸消息:李先生去世了,享年100岁零3个月。其实我们去看他的时候,李先生的夫人已经卧病在床,一个月后离开人世。再过一个月,李先生也离去了。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,李先生走的时候非常平静安祥,没有病痛。
2018年5月,波士顿校友会看望李诗颖老学长
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李先生的故事,有这么几个目的:一是缅怀李先生,感谢他为波士顿清华校友会做出的贡献。二是祝愿大家都能像李先生那样活到100岁。刚才蒋市长介绍过南京也被称为建康(健康),所以这个祝愿在这里又有更特别的含义。也请方惠坚老师和贺美英老师给大家带个头,率先活过100岁。三是李先生的一生中有许多精彩故事,值得大家回味。我也想分享一下阅读李先生自传的一些感悟。这本自传书名叫《从清华园到麻省理工学院》,是李先生写给儿女们帮助他们了解家族历史的。全书涵盖了从晚清到现在超过100年的时间,描写了很多历史细节,涉及到很多大师级的人物,有点像中国版的阿甘正传。
一、李先生的求学经历
大家很容易把李先生想象成从小就是学霸,其实他们家还真有一个让李先生都崇拜的学霸,那就是年长他4岁的二哥李耀滋。二哥李耀滋从中学到大学都是最优秀的学生,大学毕业后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,两年半就获得了博士学位。1940年回到中国,在当时的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(相当于空军司令部)担任主任工程师,建造了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动机工厂(贵州大定飞机发动机制造厂)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他积极热心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交流,和两岸的领导人都有很深的接触。曾经受邓小平之托给蒋经国捎话,可惜那时候蒋经国已经重病在身了。再后来,小平借会见他的机会,第一次正式表述了“一国两制”的构想。
李诗颖清华毕业照
和二哥相比,先生的求学生涯比较曲折。1936年李先生进清华时选的是物理系,一年之后卢沟桥事变发生,清华也一路辗转搬迁到了昆明。和当年许多年轻学子一样,李先生想改学电机系或者机械系以便学一项实用技能来报效祖国,直接帮助抗击日本侵略。但是由于错过了一些工科课程,只能改到土木系。后来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也是在土木系。可是工作的时候,因为偶然的原因到了电机系实验室工作,后来又到了机械系做老师一直到教授,创业的公司也是跟机械和电机相关的。
大学毕业后,李先生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工科学生留美奖学金考试,虽然和预想的一样,没能考上(全国只招10个人,一个专业招一个人,土木专业考上的是当时清华土木系的一位讲师),但是巩固了知识,为日后考取麻省理工学院打下了基础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,李先生选取了学费比较便宜的依阿华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。但是1943年到达美国之后,意外地发现二战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两个幸运:一是学校紧缺研究生,因美国的适龄青年都上战场去了;二是美国政府给中国(盟国)的留学生提供了全额奖学金。因为之前认真准备过国民政府的留美奖学金考试,李先生顺利地考上麻省理工学院。两年六个月之后,李先生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博士两个学位。我的感悟:李先生的求学生涯曲折而又幸运。但是幸运从来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,越努力,越幸运。
二、关于科研和创业的选择
李先生和他的二哥后来都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,他们一起创建了一家公司,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专利转化成产品。第一笔专利转让的收入是8万美元,是当时教授年工资的10倍。几年后,虽然公司运营还算成功,但是兄弟俩觉得应该专注科研,先获得终身教授的职称,所以卖掉了这家公司。十多年后,兄弟俩的创业热情再次被点燃,他们又开了第二家公司,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。在57岁时,李先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创业的热情更高,提前从麻省理工学院退休,全心专注自己的创业公司。李先生在自己的创业公司里一直工作到84岁才退休,干了34年,超过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教授的时间( 28年)。离开学术界10年后,在67岁时,李先生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:他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了!这个荣誉是为了表彰他在科研和工程两方面的成就。这个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。
李先生在公司里一直负责新技术的研发,对工作充满了激情。别人问“为什么李先生工作这么努力呀?”李太太回答说:“那是他的爱好,他喜欢。”
我有两点感悟:1.追随自己的激情,无问西东,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2.人生的路很长,下半场也许比上半场更精彩。
三、关于家庭、关于幸福
李先生一共10个兄弟姐妹,一起长大成人的有七个,其中四个到了美国、两个留在中国大陆、一个在中国台湾,大都是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。在美国的四个兄弟姐妹抢着把妈妈接到自己家里住,在这个过程中兄弟姐妹们之间往来频繁,感情越来越深厚。李先生和他的二哥李耀滋一起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教授,一起创办了两家创业公司,后来又一起买地建房做彼此的邻居,在两家中间修了一个网球场,一起打网球。两个人后来又都成为了美国工程院院士。李先生的姐姐李㦤颖通过二哥认识了他的同事: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钱学渠(钱学森的堂兄),后来他们结婚生子,儿子叫钱永健,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。
李先生的五个子女都非常优秀,分别从麻省理工学院、康奈尔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毕业。李太太温柔贤惠,大家闺秀,充满艺术气质。家里所有的瓷器(比如照片上的茶缸)都是她亲手烧制的。
在第二家创业公司setra,有一段时间公司里有六个家庭成员一起奋斗创业:李先生本人、二哥、弟弟、儿子、女儿、侄儿。大家相约每周固定有一天一起吃午饭。那个画面太温馨了。
李诗颖与夫人(2015年春)
李先生在1976年(58岁)时创建了波士顿清华校友会,并担任了首任会长。2008年(90岁时)开始担任校友会顾问,多次向波士顿校友会、清华校友励学金捐赠,并经常参加支持波士顿校庆年会、职业分享会等活动。可以感受到李先生的生活非常美好幸福。
我的感悟是:幸福来自工作中创造新价值的成就感;幸福来自家庭的温馨和睦;幸福来自看到儿女长大成人;幸福来自兄弟姐妹的亲近;幸福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互助。
四、关于乐观向上、面对逆境
讲到这里,大家会觉得李先生这一辈子真是非常幸运非常顺利,其实李先生面临过多次亲人的生离死别。12岁的时候,18岁的大哥第一次下湖游泳时溺水身亡。38岁时,父亲在赴美与儿女团聚前夕,心脏病突发死亡。53岁的时候,第一任妻子在遭受了五年的抑郁症折磨之后,放弃了生命。再婚之后,重新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。两个过继的女儿也慢慢长大成人,但是5年后大女儿20岁时出车祸死亡。75岁时,在同一家创业公司一起打拼的八弟,午饭之后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亡。98岁时,侄儿钱永健(诺贝尔奖获得者)在自行车道上锻练时意外死亡。虽然目睹了身边这么多亲人的意外死亡,李先生一直乐观向上,保持好奇心,享受学习的快乐,对生活充满热情。他手上那只Apple Watch(苹果手表)彰显了李先生那颗年轻的心。
我的感悟:睿智者,懂得放下,懂得向前看。
最后,再和大家分享几个小花絮。1943年,李先生刚到美国时,觉得跟清华最相似的校园是波士顿城郊的卫斯理女校。大家知道,卫斯理女校的校园之美非常出名,有山有水有树林,像一个幽静的公园。可以想象当年清华园的美丽和灵性和现在的宏大辉煌很不一样。在30年代的中国,有两所著名的高校被称为中国的哈佛大学和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。但是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校并不是清华大学,而是交通大学,也就是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。而清华文理兼备,被称为中国的哈佛。
祝愿母校蒸蒸日上,文科、理科、工科、法学院、医学院、商学院,都成为世界一流,让清华成为中国的哈佛!
(转自清华校友总会网站)